陇南成县奏响“林下+”产业振兴曲-新华网

陇南成县奏响“林下+”产业振兴曲

2024-07-12 11:36:42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生态宜居环境美 产业兴旺村民富——陇南成县奏响“林下+”产业振兴曲

  陈小燕(左)查看蜂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刘建军

  仲夏时节,清风拂面。青山环抱之间,核桃树郁郁葱葱,中药材香飘四溢,花椒林硕果累累,土蜂采蜜忙不停,食用菌撑起致富伞,畜牧养殖生机勃勃……这是陇南成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做活“林下”文章,奏响的“林下+”乡村产业振兴曲。

  走进成县王磨镇林口村,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延伸至院落屋舍,绿树掩映下的民居错落有致,连片的花椒林让整个村子都飘散着淡淡的清香。

  林口村地处深山之中,是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典型的“以山养村、靠林吃饭”。近年来,该村以产业发展靠特色的发展思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核桃、花椒、连翘、茯苓等特色种植,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产业的转变。

  “这些土地都是砂石地,种庄稼啥都长不好,试着种上花椒树,没想到长得挺好,产量和品质还不错。”林口村村民祁小红说,去年她家花椒收入1万多元。

  “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看着硕果累累的花椒心里可高兴了!”花椒种植收益好,让祁小红吃上了定心丸,目前她家的13亩花椒已陆续进入挂果期。

  “今年的蜜源好,蜂蜜产量很不错,第一次采了1700多斤蜂蜜,秋后还可以采几百斤,全部卖了可以收入6万多元。”说这话的是陈小燕,她是村里的蜜蜂养殖大户。

  借助林口村独特的生态资源,在大家的帮助下,陈小燕利用自己多年的养蜂技术,从最初的十多箱逐渐扩大到100多箱,每年收入5万至6万元,带动20多户群众养蜂400多箱。

  走进纸坊镇庙下村中药材种植基地,贯叶连翘绿意盎然,金黄色的花朵陆续开放,药香悠悠。

  一次偶然的机遇,庙下村村民王明明从外地亲戚处了解到贯叶连翘种植的效益可观,萌生了引进种植的想法。年初他租用大棚引进种子育出药苗,流转了150亩土地全部栽上了贯叶连翘,成为村上的种植大户。在他精心管护之下,即将迎来收获。

  “今年种植的只能收割一次,预计每亩能收干货300公斤左右,每亩收益能到3000元。”王明明说,明后两年只需要除草管护,每年可收两次,效益会更明显。

  贯叶连翘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对土地要求低,种植技术要求简单,地上部分可全部入药,种植一次可以连续收割三年。它的引进试种成功,不仅让王明明有可观的收入,还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就业。

  纸坊镇地处成县西部,有4.2万余亩耕地。在保障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该镇结合撂荒地整治,培育新型产业。通过合作社示范带动、引进企业联户种植、发展订单销售等措施,引导群众种植桔梗、半夏、党参等中药材9300余亩,不仅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村上把这些闲置的荒坡重新开垦出来,今年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中药材。”纸坊镇刘山村党支部书记魏旭说,村容村貌换了新颜,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时下,在沙坝镇桦树村淫羊藿种植基地,正是开展套袋采收种子和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机。

  “每天都有20多人来基地务工,要持续到9月底收割结束。为群众提供务工增收的同时,我们还带动了周边30多户种植200多亩。”种植大户王丽超边指导群众对淫羊藿套袋收集种子,边介绍着基地建设情况。

  沙坝镇是成县的水源涵养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8.5%的森林面积覆盖率是厚实的家底。淫羊藿种植产业便是该镇探索绿色生态与富民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实现“绿美乡村”向“绿美经济”的蝶变。

  “别小看地里随处可见的淫羊藿,一年种植多年采收,每年可以采收鲜叶2次。”王丽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说,今年能采收的淫羊藿已达到了100亩,产量在20吨左右,算上种子的收入,预计纯收入可达100多万元。

  今年56岁的姜建英是村里的大忙人,在基地开建之时,她便在这里务工,同时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工资每天80元,务工照家两不误。虽然每天忙点,但日子过得充实又满足。”姜建英说。

  这只是成县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的缩影。

  “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成县立足资源和政策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产业规划,突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多点开花的局面。同时,充分发挥特色种植基地、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集群效应与带动效应,乡村振兴和绿美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谱写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思璇

【纠错】 责任编辑:王小华